伯尔拿(Bernard of Clavaux 1091-1153)
1112年的春天,有三十位意气飞扬的法国青年,风尘仆仆地奔向德众附近的细妥。他们在做什么呢?是投奔十字军的旗帜之下,去参加那个世代人的心目中,最伟大的圣职吗?还是去投奔某一个封地的公爵,开始他们飞黄腾达的政治生涯吗?不!他们告别乡人亲友,舍下了他们手中一切所有的,轻快地踏上了他们属天的道路。
他们所要去的地方,乃是当时最贫穷,最不为人所知、最乏人问津、却是最严谨的细妥修道院。这三十个人的领袖,就是在他们当中年纪最小的伯尔拿。那时他才二十二岁。可是谁也没有料到,这位将自己埋下去的青年人,二十年后是全欧洲教会的帮助,也是叫那些异端胆寒的属灵权柄。
神所拣选的器皿
伯尔拿弟兄出生在法国的芳田。他的母亲阿蕾斯是一位非常敬虔爱主的姊妹,在怀着伯尔拿的时候,就常常问主,这孩子将来在主的手中会如何。波尔拿在这样敬虔的家庭中长大,在母亲悉心的管教下,培养出单纯、顺从、殷勤和勇敢的性格。而他的才赋,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,同伴中没有一个能赶上他的。
但这些的才赋,也成为他最容易受引诱,离开神的面的网罗。出生贵族,难免有许多世俗的朋友,他也渐渐和他们一起追逐世上的情欲快乐。
当他发觉自己正在走下坡路的时候,他就回到神面前祷告,求主帮助他对付里面的情欲,他也把自己完全的献给主。
以“永远”作他一生的砝码
在他十七岁的时候,他的母亲阿蕾斯就被主接去。这一次的事件对他影响非常大。当他看见母亲那样的庄严、那样的安详的,好像躺在主的怀里一样。诗人说:“以后在我的一生中,我遇见的每一件事,我总要拿‘永远’来衡量它,看它是否是为‘永远’效力呢?”
“永远”吸引他走生命的窄路
这样的心愿,不仅扶持他弃绝了世界,更影响了他一生服事主的道路。
在当时的教会中,有两条路:一条是经院哲学,注重的是逻辑的分析和定义,注重间接的推理和沉思。一条是奥秘派,注重的是直接与主的交通、注视仰望主,注意主在内里生命中的带领。前者,与学院有关联;后者,与修道院有关联。前者在当时是极其兴旺的,后者在当时却鲜为人知。当时最叫人瞩目的,是克吕尼修道院,他们的路很宽,经常接受人献地建堂,而细妥就黯然失色了很多,因为细妥修道院是坐落在一座黑森林中,鲜有人问津。
当他面临抉择一生道路的时候,他既知道,神已经定夺了他一生的道路—成为神家中的看门者,他就盼望去说服父亲,容许他去细妥修道院服事主,可是家中没有一个人是赞同的。他们说:“你在经院哲学上,不是很出类拔萃吗?这是如今教会最热衷的路,你为什么要埋葬神给你的恩赐呢?”
因着家人的反对,他自己也开始动摇了,他就选了一个折衷的方案:去一家德国的学院,因为在那里,他的“心智”可以长大成熟。可是主不放过他,在路上,他的里面一直不平安,在祷告的时候,主藉着“永远”提醒他,对他说话,他就落泪了,顺服在主的面前,回到家中,毅然的决定,他只为“永远”效力。
基督死的馨香开始熏透他的一生
在修道院的头一年,可以说是伯尔拿一生最艰难的一年,他常常问自己:“伯尔拿啊,你来这里是为着什么呢?”目的是为着提醒自己勿忘初衷。后来,他自己说:“在我才出来服事主的时候,我知道自己没有什么,我也不为自己做什么,我只是喜欢取下一小束没药,放在我的心旁,藉着这一束没药,我默想我们的主一生所有的苦痛和患难……”后来,他最亲密的伙伴威廉为他作见证说:“伯尔拿来细妥,只有一个心愿,就是向着旧人和旧人的心思死。”
“埋下去”是为叫生命长出来
在他进入细妥修道院的第三年,被打发到一个叫“苦艾谷”的地方去开工,那是一片非常荒芜的土地,他和其他的三十位圣徒在那里劳苦了多年。就是在那里,虽然外面是如此的简陋,可是每一位来拜访的人,都能感觉到神同在的满溢。三十年后,人们称这个地方为“光明谷”。因为满了神的同在。
在那里,他对基督的苦难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经历。在那个哲学经院大行其道的背景下,伯尔拿在那里认识了认识了神的爱和能力。他一生最重要的著作是关于“神的爱”的,一集是《论“神的爱”》(Treatise on the Love of God)和《歌中之歌的信息》(Sermons on the Song of songs)。
他最著名的两首诗歌是《哦,满了伤痕的头》和《耶稣,只要一想到你》。在当时的教会光景中,波尔拿实在可以被称为教会的明灯,虽然在当时,主藉着他所释放的信息实在是少有人领会,可是在今天,却成为许多人的帮助。不仅是著作,在诗歌上亦如是。
《哦,满了伤痕的头》是他写于光明谷中,从脚伤、膝伤、手伤、腰伤、胸伤、肋伤和头伤等七处,来描写主在十字架上的经历。正是这首诗,叫诗人扑倒在主的面前,而一直至500年后,才由德国诗人保罗.格尔哈特翻译成德文,200年后,由亚历山大(J.W. Alexander)翻译成英文。100年后,再由倪柝声弟兄翻译成中文,呈现给在中国的圣徒。
《耶稣,只要一想到你》也是如此,在十二世纪写成后,直到十九世纪,才由英国诗人开斯维尔翻译成英文,后来由倪柝声弟兄翻译成中文。
这两首诗,埋了好几百年,但是当前面的弟兄们把它们找出来,翻译出来,由我们唱出来的时候,虽然经过了这么久的时间,我们仍旧能摸着诗歌里面的灵,诗歌里面向着主的爱,诗歌里面对主的认识,诗歌里面主的同在。
诗歌赏析
哦,满了伤痕的头(生命诗歌85)
一、哦,满了伤痕的头,满了痛苦谇诟,
受尽万般的试炼,又戴荆棘冠冕;
这头今日已得荣,已得圣徒歌诵,
可怜当日受死伤,在加略木头上。
二、你的面容原超凡,如同光明太阳,
父神一见就悦纳,竟受罪人唾打。
主你所受的一切,都为我们罪孽;
我们债务得清付,你却被人剪除。
三、我们想到你痛苦,又想到你无辜,
我们又满心欢喜,又是感激无既!
啊,当我们正如此,念你十字架时,
就是生命全舍弃,损失还算利益。
四、我们救主危难友,我们报恩无由!
当你为我流血时,你的痛苦谁知?
求你使我从今后,天天记念髑髅,
直到被提进荣耀,永远与你相交。
乐感:
这首诗歌是4/4拍,第一个音是弱起音,故并不兴奋,也不轻快,不能越唱越快。整体的感觉是一步一步向上走的感觉。
真理:
他们给祂脱了衣服,穿上一件朱红色袍子,用荆棘编作冠冕,戴在他头上......又吐唾沫在他脸上,拿苇子打他的头。戏弄完了....带他出去,要钉十字架。(马太福音27章28-31节)
我却像柔顺的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;我并不知道他们设计谋害我,说:我们把树连果子都灭了吧!将他从活人之地剪除,使他的名不再被记念。(耶利米书44:7)
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,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,与我们一样,只是他没有犯罪。(希伯来书4章15节)
不但如此,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,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。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,看作粪土,为要得着基督。(腓立比书3章8节)
灵感:
满了、可怜、我们想到、无辜
看见:
主救赎的可贵、主的死是如何的宝贵、主的死的价值。记念主的死。
启示:
不再为自己活,乃为主而活,交通于基督的苦难。
经历:
这首诗歌,从记念主肉身的羞辱和苦痛,到认识主死的价值,对主的死产生一种合适的回应,愿意为主而活。到最后有一个为主而活的实际:天天记念髑髅。
这首诗歌,一面很容易把人带到基督的死面前,很摸人的良心,一面又让人看见主的死的价格和功效,叫人产生一个奉献和跟随的心愿。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