叛逆与归回 第十一天
弟兄姊妹,今天我们分享的内容是“神在等什么?”
圣经里很少有故事像《约拿书》这样,结束得如此突然。上帝最后那句质问——“这尼尼微大城,我岂能不爱惜呢?”——悬在半空,没有回答。先知约拿听了神的话后,是愤然离去?是羞愧低头?还是终于醒悟?我们不得而知。
但我们从中看到了神作为大牧者,祂给予人充分的自由和尊重。祂可以命令风浪平息,可以差遣大鱼,可以安排蓖麻生长又枯萎,但在人心面前,神却格外谨慎,不会用威权的方式迫使人服从。
所以,神的等待不是被动无奈,而是主动施恩。如经上说,"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,有人以为他是耽延,其实不是耽延,乃是宽容你们,不愿有一人沉沦,乃愿人人都悔改。"(彼后3:9)神给尼尼微人40天悔改的机会,同样,祂也在等待约拿明白自己的心意。
就像浪子比喻中,那位父亲完全有权强行留住儿子,却选择尊重他的决定,又在家中日日守望他的归来。这就是神对我们的心肠——充满尊重与忍耐的等待。
今天,在我们的生命中是否也存在那些“未完成的对话”呢?那些听见圣灵提醒,却假装没听见的时刻,那些明知应回转却转身离开的瞬间……神从不强迫人悔改,而是留出空间让人成长和醒悟。
当圣灵提醒我们要饶恕某个伤害过我们的人时,当圣经的话语挑战我们放下某些坚持时,弟兄姊妹,愿我们不要沉默以对,而是快快回应神的呼唤。
约拿的故事没有结局,因为神要我们借着祂的发问来思考,来做出独属于自己和神之间的答卷。我们可以这样具体来回应神:
首先省察:找出我的"尼尼微"——那些我拒绝去爱、不愿饶恕、不想接触的人或群体。
其次是悔改:在祷告中承认自己的偏见、冷漠或自私。
最后付诸行动:本周就做一件体现神怜悯的事——主动关怀某人、发一条与对头和好的信息、或参与一项服侍。
弟兄姊妹,神在等我们的回应。祂在等我们用真实的行动来回答那个悬而未决的问题:"这尼尼微大城,我岂能不爱惜呢?" 愿我们在神的发问面前,用生命的见证,来书写一个美好的结局。
回应祷告:
天父,我们恳求你的圣灵在我们生命中作翻转更新的工作,让我们成为体贴你心意,察验你旨意的人,而不是固守在自我的小世界里。
主啊,求祢赦免我们常以审判者的姿态看待他人,却忘了自己也是蒙恩的罪人。求祢破碎我们心中的偏见,融化我们刚硬的心肠。塑造我们,像主那样以父的事为念,活出对神的顺服,和对人的怜悯。
祷告,奉靠主耶稣圣名,阿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