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 — 叛逆与归回 第十三天

图片[1]-信息 — 叛逆与归回 第十三天-生命成长

 

叛逆与归回 第十三天

 

弟兄姊妹平安,接下来我们分享的系列内容是《路得记》。如果说,约拿的故事展现了叛逆与归回,那么路得记则描绘了一种主动的、带着信心的选择。她离开了充斥假神文化的故土,坚定地跟随婆婆拿俄米来到伯利恒——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她的命运,更让她成为上帝救恩计划中的重要一环。

 

所以,打开路得记,我们的视角不是定睛于“一个小女子蒙福的故事”,而是体会在一个悖逆、缺乏的世代中,神如何为信他之人存留的奇妙救恩。

我们分享的第一篇内容是“饥荒中的逃亡

【得1:1-2】 当士师秉政的时候,国中遭遇饥荒。在犹大伯利恒,有一个人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往摩押地去寄居。这人名叫以利米勒,他的妻名叫拿俄米。他两个儿子,一个名叫玛伦,一个名叫基连,都是犹大伯利恒的以法他人。他们到了摩押地,就住在那里。    

这卷书开篇就告诉了我们两个重要信息:一,这是士师当’政的世代,圣经评价这个世代是“各人任意而行”,即不敬畏神;第二个信息是“遭遇饥荒”。

在圣经中,“饥荒”从来不是偶然事件。每当百姓陷入罪恶,神就会兴起环境,借敌人的刀剑或饥荒干旱提醒人。比如,亚哈王时期,有三年旱灾,大卫时期神追讨扫罗的罪也降下三年饥荒。甚至摩西早已做过这类的预言:百姓若专一敬畏神,天上的雨水就按时而降,反之则要经历饥饿、干渴、缺乏(参 申28:12和48节)。

这一次的饥荒,不难理解是出于神的管教,连盛产麦子的伯利恒,都无法供应人的需要,所以,就出现了以利米勒一家出走摩押的事件。

摩押与伯利恒隔死海相望,步行距离大约4-6天。这里临近亚嫩河,土地肥沃,适宜居住。但,摩押人是神不喜悦的,他们也常侵扰犹太人。以利米勒的选择,是一个看起来务实,但又充满风险的决定。

这个选择能很快解决眼前的难题,似乎无可厚非,但这是在神心意中的选择吗?往往人看为合理的决定,与神降下环境的初衷是相违背的。神带下饥荒,是为了令这些麻木沉沦的百姓在缺乏中反思,回转向神。但以利米勒一家的选择是“离开应许之地,去往外邦定居”。换句话说,这个选择忽略了灵性的悔改,越过了神的管教。 

圣经没有记载这饥荒完全让人活不下去,但是他们已经没有耐心等候神的施恩,就匆匆离开。这个选择,真的能位家庭带来转机和福气吗?

得1:3-5节记载:以利米勒客死他乡,两个儿子娶了当地女子后,还没留下后代也相继去世。当初的选择,虽暂时保全了一家人的肉体生命,但也偏离了祝福的中心,更是遭遇了生死祸患。家中能继承应许的男性全部消亡,只剩三个寡妇。这是比外在饥荒更没有指望的绝境。

在这一家人不幸的遭遇面前,我们看到了一个属灵饥荒的世代,必然会出现的苦难,看到了由于属灵领袖的缺席,导致百姓在困境中如羊走迷的失败牧养。

路得记的开篇,是苦涩的。是人的罪和神的管教对立的场景,是离开神的百姓充满泪水和叹息的苦难人生。今天,我们要从中学什么功课呢?

假如,困境是出于神的管教,不要逃避,而要屈膝到主面前,因为神既责打,也缠裹医治。

假如,教会在真理的供养上缺席,也会导致信徒的生命荒凉,被裹挟进世俗的文化潮流中。愿我们从中受到警戒, 在面临环境时,可以谦卑转向神。

 

回应祷告:

天父,感谢你话语的提醒,今天的世代,基督徒面临着很多挑战,世俗文化的影响、属灵牧养上的不足,个人生命的软弱……,求你的圣灵保守我们,帮助我们建立起敬虔委身的信仰,也不要被世界的繁华迷惑,而轻看了属灵的祝福。

祷告是奉主耶稣圣名,阿们。

 

图片[2]-信息 — 叛逆与归回 第十三天-生命成长
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4 分享